时光悠悠流转,回溯至 2005 年,再放眼 15 年后的今朝,当我们化身为愤怒的小灰人,在那看似祥和的 50 年代世界里肆意杀戮,豪饮人类脑浆,这份疯狂与畅快竟跨越了岁月的长河,始终未减分毫。重制版的《毁灭全人类》宛如一位旧友换上了崭新的衣裳,重新唤起了我们心中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。尽管它并非第三人称开放世界动作游戏中的顶尖杰作,但那独有的趣味性却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,依然耀眼夺目。
细细端详,重制后的画面焕然一新,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重新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。虽然与那些顶级新作相比,它或许还有些许差距,但早已摆脱了古董游戏的陈旧模样。我们的外星人主角隐藏者,那挂满讥讽的脸上细节丰富,仿佛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一个故事。游戏世界色彩斑斓,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,只是略显冷清,如同繁华都市中一座被遗忘的角落。人类角色比原作更加卡通化,尽管动画效果欠佳,但却意外地给人一种别样的观感,就像生活中那些不完美却充满趣味的小插曲。重制后的过场动画更是有了质的飞跃,如同一场精彩的演出,让我们沉浸其中。

配音方面,沿用了 2005 年原作的设定,这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拾起了一颗旧珍珠,既有岁月沉淀的韵味,也难免带着一些陈旧的瑕疵。主角隐藏者的声音与角色形象格格不入,听起来就像是杰克·尼科尔森和毁灭公爵的奇妙混合体,宛如一个来自异世界的怪胎。他的台词也难以让人捧腹大笑,仿佛是一场缺乏激情的表演。然而,絮絮叨叨的外星领主波克斯却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。他由《外星入侵者 ZIM》中的 Richard Horvitz 献声,每当他在母舰上发号施令时,那夸张的滑稽感就像生活中的喜剧演员,总能让我们忍俊不禁。还有黑衣人风格的组织首脑,那个游戏中的大反派,他的声音就像是粗暴版的凯洛·伦,让人不禁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强硬而又有些霸道的人物。
《毁灭全人类》的操作手感历经时间的考验,依然坚挺如初。这并不奇怪,毕竟在过去的 15 年里,操作发狂怪兽的玩法就像经典老歌,始终深受玩家喜爱。就像今年发售的《食人鲨》,同样凭借着独特的玩法吸引了众多玩家。在游戏中,玩家能够迅速掌握各种外星能力,喷气背包让我们如同鸟儿般自由飞翔,念力投掷让我们轻松掌控周围的事物,打开人类头骨提取脑干的动作更是充满了刺激与冒险,而伪装成任意人类进行简单潜行则为游戏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。随着游戏的推进,我们不断获取新的能力和升级,那种强大的感觉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,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。这种成长的喜悦让我们忍不住想要在游戏世界里惹是生非,体验那份掌控一切的快感。

然而,游戏中的敌人 AI 却显得极其简陋,仿佛是一群毫无思想的木偶。一大群反派(或者说是正派?)会毫无反抗地刷新在角色四周,我们只需像一个无畏的勇士般四处乱窜,屠杀那些 50 年代的警察、士兵和特工。我们可以朝他们扔手雷和火箭弹,炸毁他们的坦克,就像在生活中面对那些看似强大却不堪一击的困难。操作简单易懂,多数武器上手后都充满了乐趣。电光枪是我们的得力助手,等离子枪可以把敌人离解成骷髅,榴弹发射器则能带来强大的破坏力。而肛门探针枪虽然威力不高,但它的存在就像生活中的一个小玩笑,主要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欢乐。这些武器都是自动瞄准的,我们只需朝目标的大致方向开火即可,全新的目标锁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有些多余。战斗的关键在于保持机动性,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灵活应对各种挑战,而不是仅仅追求精准度。

为了避免单调的战斗,我们时不时需要钻进自己的飞碟内,从空中释放死亡射线。飞碟的操纵手感有些飘,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会感到迷茫和不确定。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高度,但无法控制镜头角度与准星位置,这就像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阻碍,让我们有些烦恼。因为角色只能瞄准正前方,射程也有限,就像我们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限制。但几乎每个建筑都可以被飞碟摧毁,这种强大的破坏力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。虽然爆炸效果有些粗糙,但这种设计依然让我们感到满意。更为激烈的战斗会考验我们的技巧,我们必须把握开启护盾的时机来挡下袭来的导弹,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把握机会,保护自己。总的来说,飞碟作战比地面作战要轻松不少,这也让我们容易一心专注于隐藏者的个人能力,而忘记了升级自己的飞碟。但要想打败最终 Boss,我们必须兼顾两者,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要平衡各个方面,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。
关卡架构:岁月痕迹中的别样风景
游戏的关卡结构带着一丝岁月的痕迹,显得有些老套。任务由一系列大小适中且自成一体的开放世界组成,与过去十年间我们熟知的开放世界相比,这里人烟稀少,仿佛是一片被遗忘的土地。然而,关卡中却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环境背景,农场里有着宁静的田园风光,滨海社区洋溢着浪漫的海滨气息,军事基地则弥漫着紧张的战斗氛围。每一处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,就像生活中的不同场景,都有着独特的魅力。当然,还有不少闲逛的市民等待我们去采摘脑干,有时对他们使用读心能力后,还会发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笑料,这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,让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乐趣。

《毁灭全人类》看似肤浅的外观下,实则藏有一定的深度。每个任务都有可选的次要目标,比如以爆炸物击杀、未被探测下完成目标,或是以特定方式杀死目标等,这就像生活中的挑战,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尝试。这些次要目标为游戏增添了不少重玩性,让我们仿佛在生活中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。除此之外,所有地图都会逐渐解锁屠杀、竞速和绑架等挑战,主线任务之外我们还可以刷取法隆 DNA 用于升级武器。算上这些次要活动和主线任务,《毁灭全人类》足足让我们忙活了近 15 个小时。期间为了应对最终 Boss,我们还刷了一会法隆 DNA 来升级自己的飞碟,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,积累经验和资源。
42 区这个地图里有一条新的任务线,我们需要潜入并破坏空军自研飞碟的尝试。其余的任务基本与原作相差无几,这条新任务线与游戏本身非常契合,如果不是刻意点明,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是新内容。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改变,虽然看似微小,但却有着独特的意义。该任务线中包含了大量相似的轻度潜行玩法,而这并非本作的优势所在,好在其故事可以算作整个战役的闪光点,其中还有几处《杀手》风格的刺杀,要是这样的设计出现得更频繁就好了,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期待更多的精彩和创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