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谈及《星链:阿特拉斯之战(Starlink: Battle for Atlas)》这款toys - to - life游戏时,可能会有一种它来得稍晚的感觉。三年前,《迪士尼无限(Disney Infinity)》《小龙斯派罗(Skylanders)》《乐高次元(LEGO Dimensions)》在玩具市场可是风生水起,不过它们的辉煌时代已然过去。但这并不意味着《星链:阿特拉斯之战》就不好玩哦。它的探索玩法展现出了满满的野心,以战斗为核心、叙事为驱动的游戏体验,也能给玩家带来不少惊喜呢。只是游戏里“玩具”这部分,感觉对整体影响不是特别大,似乎更适合数字版玩家。

《星链》讲述的是一个太空探索的故事,里面的角色性格各不相同,还拥有独特的技能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育碧已经为“星链”这个IP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呢。要是以后推出续作,相信很多玩家都会乐意再去体验一番。游戏的过场动画制作得十分精美,就像Netflix的原创动画片一样,特别吸引人。
不过呢,核心剧情方面稍微有点老套,简单来说就是“从坏人手里拯救宇宙”的故事。但好在游戏本身内容丰富有趣,玩家既可以了解每个角色的过往经历,也能探索整个星系的历史。

育碧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玩具上。
在玩《星链》的大部分时间里,玩家会在行星表面展开冒险,去寻找废弃的太空基地和毁坏的观测塔,然后通过完成支线任务、清理敌人等方式来占据它们。
改装飞船的玩法是《星链》的一大亮点。每种飞船和武器都有自己的属性,还能通过mod进行升级。只要玩家帮助友军夺回星球上的土地,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。玩家需要对角色、飞船、武器进行升级,还能随时改变飞船的构造,来应对各种不同的威胁。

这种随手组装的玩法真的很适合toys - to - life游戏,相关技术也很厉害。《星链》可以准确识别出飞船的种类、驾驶员、武器类型和朝向,以及其他额外部件。当玩家需要更换零件时,甚至不用暂停游戏,直接装上就行,非常方便。
不过这次育碧没有把全部希望都押在玩具上。要是玩家只是想玩《星链》,对玩具不太感兴趣,也可以直接购买数字版的飞船、角色和武器。虽然少了手动换装备的那种触感,但改装过程会更加简洁流畅。

更重要的是,购买数字版还能减少搜集部件时的麻烦。因为它不仅价格比零售入门版(Starter Edition)更便宜,附赠的内容也更多。而且玩具本身好像不能记录数据,就算玩家在朋友的主机上组装出了超强的飞船,找到了很多mod,这些东西最后也只会留在本地存档里。
我常常会把《星链》和《无人深空(No Man’s Sky)》作比较,因为《星链》的游戏体验明显从后者那里汲取了不少经验。不过《星链》里没有那么多随机生成的行星,玩家探索的是一个提前设计好的星系,星球总数大概只有十个左右。每颗星球都有自己的居民和特色,在三大平台上的表现都不错,PS4和Xbox One的画面可能会稍微好一点。

每颗星球都有各自的居民和特色,在三大平台上都有不错的表现。
游戏在行星表面和太空之间的切换非常流畅,能给玩家带来很好的体验。虽然整个星系不是无限延伸的,但规模也足够大,值得玩家好好去探索。《无人深空》在叙事方面有所欠缺,而《星链》则把重点放在了剧情上。
不过,游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。《星链》中的星球和任务设计比较重复,玩家会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类似的寻物、扫描任务,或者清理基地。游戏缺乏一些新鲜感,基本上就是清完一个星球的任务,然后在下一个星球重复同样的操作。

太空中的游戏体验和其他部分相比,显得有些粗糙。要是玩家想在《星链》里来一场激烈的飞船缠斗,可能会有些失望。游戏里最好用的武器是自动巡航的导弹,玩家朝着敌人方向随意开火,导弹就能自己命中目标。一旦用了这种导弹,就很难再换其他武器了。玩家还需要随时通过右摇杆来调整飞船视角,因为大多数战斗都在行星表面发生,这个设定有一定帮助,但在刚开始的几个小时里,可能会让玩家感觉不太习惯。

在Switch版中加入星际火狐的做法真的很聪明。育碧不仅在第三方游戏里加入了一位知名角色,还为粉丝提供了相关的实体商品和游戏内容。虽然与火狐相关的剧情和过场动画有点生硬,但能看出制作方的用心和敬意。角色的动画和配音水平都很高,但大家也别把它当成《星际火狐(Star Fox)》系列的续作,它只是一款收录了火狐和Arwing的游戏。

就算不是Switch版,玩家也能感受到《星链》的魅力。玩家可以在巨大的星舰中穿梭,炸掉它的核心,也能在星球上挑战强大的Boss,甚至会遇到类似Andross风格的坏人。
游戏的核心内容大概需要20个小时就能完成,一个周末的时间差不多就能通关。喜欢全收集的玩家可以一边填补类似宝可梦图鉴式的百科全书,一边去发现一些隐藏地点。要是玩家不介意那些重复的任务,那么《星链:阿特拉斯之战》还是能带来很愉快的游戏体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