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不少老铁在问,汽车零部件板块是不是要起飞了?朋友圈里突然冒出各种”重磅利好”“千载难逢”的消息,搞得人心里直痒痒。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,咱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。
你可能也发现了,每次板块异动前总有一堆”内部消息”满天飞。这次还真不是空穴来风,政策面上确实有动静。新能源车下乡政策加码,叠加汽车以旧换新补贴,这两剂猛药直接给产业链打了一针强血。但圈里人都懂,光看政策可不行,得看钱往哪流。
近三个月,主力资金悄悄布局了三十多家零部件企业。有意思的是,这些被相中的公司有个共同点——都在智能驾驶和轻量化领域有硬货。某家做汽车电子的上市公司,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二季度了,这才是实打实的利好。
新手最容易踩的坑,就是看见”汽车零部件”四个字就无脑冲。其实细分领域差别大了去了,传统燃油车配件和新能源车零部件完全是两码事。现在值钱的是那些能做域控制器、毫米波雷达的主,还在生产雨刮器的厂子就别凑热闹了。
到估值,目前板块整体PE在25倍左右晃悠,比历史均值低了两成。但要注意,有些蹭概念的票已经炒到50倍以上了,这种随时可能套人。真正有料的公司,现在反而被错杀,比如某家给特斯拉供应的企业,订单增长80%但股价还在底部趴着。
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律:每年三季度都是汽车零部件传统旺季。今年更特殊,赶上国六排放标准切换,催化器、传感器这些细分赛道可能会爆单。但记住啊,炒预期可以,等真出业绩的时候往往就是利好兑现的日子。
近券商研报突然扎堆推荐这个板块,这事儿得辩证看。他们推的”核心标的”名单里,有些确实是细分龙头,但也不乏关系户。教你个鉴别方法:看看这些公司最近三个月有没有机构实地调研,真金白银的调研记录比研报靠谱多了。
要说最实在的选股逻辑,还是得看两点:一是绑定大厂,比如进入蔚小理供应链的;二是技术护城河,像某些做空气悬架的,国内就两三家能达标。这类公司就算板块回调,跌下去也有人抢着接盘。
散户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追着涨停板买零部件概念股。其实这个行业讲究的是”闷声发大财”,真正的好公司往往不涨停,但涨不停。你看某家做汽车连接器的,半年涨了120%,期间连个涨停板都没有。
个关键数据:今年前五个月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35%。这意味着什么?传统燃油车供应链正在经历生死劫,而新能源供应链的好日子才刚开始。不过记住啊,再好的板块也要择时,等回调到20日均线再动手,比追高靠谱多了。